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242次   【字体:

靳波委员

好!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和稳定高技能人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市人社局会同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规划局、总工会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加大政策落实,推进技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2021年以来我市技工教育迅速发展,技工院校数量从2020年的6所增加到现在17所,办学活力逐年增加。积极引导技工院校以招生宣传为抓手,“就业带动招生”为重点,以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生源质量为根本任务,全覆盖开展招生资质核查,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增强技工院校的影响力,实现应招尽招。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在校生规模从2021年的5750人达到现在的1.2万人,增幅208.69%二是规范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带动我市各技工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坚持每月向学校推送就业岗位信息,指导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教学,结合技展天山专项招聘等活动,邀请企业和技能大师到校宣传,指导院校安排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突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覆盖面,努力推进“八个共同”,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上,积极推进企业得人才、学生得技能、技工院校得发展的多赢目标。17所技工院校合作企业2021189家,2022316家,2023新增至550家,增幅达291%涵盖各个专业,为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重点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实施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围绕国家、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天山英才”培养计划“新疆工匠”建设项目。鼓励企业、院校引进高技能人才,依托所在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工作,积极申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2023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4187人次,完成目标任务2000人次的209.35%组织开展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评审工作,新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家,推荐入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16名高技能人才入选“新疆工匠”培养项目。

(三)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评价渠道,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认定质量管理措施,明确认定流程、认定时限、机构职责、人员分工、考务要求及违规考核处理意见等内容。开展评价质量督导员培训,不断增强评价机构在考核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规范性。2023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2家,总量达25家;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9800人。

(四)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举办承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渠道。2023举办乌鲁木齐市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暨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乌鲁木齐市选拔赛,遴选54名选手参加自治区决赛,以11230优胜的成绩名列积分榜第二。我局会同市教育部门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同国资委、总工会举办乌鲁木齐市第四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五)做好技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一是支持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组织技能岗位员工参加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照中级工5000/·,高级工及以上6000/·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补贴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年。二是支持企业组织职工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按照高级工1000/人、技师1200/人、高级技师1500/人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做好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工作。根据《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引进人才实施住房保障办法》(乌城低住保办〔201912 号),引进人才在我市申请经济适用房,放宽了户籍及收入界限,在本市无自有住房,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当年我市保障性住房申请标准1.5倍以下(正常申请标准目前为近6个月家庭平均收入3565元及以下,引进人才为5347.5元及以下),主申请人在我市落户或在本市连续缴纳2年社保,可优先申请分配经济适用房。开设人才引进专项申请通道,2019 年以来,2672名人才通过专项通道申请了经济适用住房。

(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根据《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要推动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完善产业片区居住、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配套,加强产城融合布局,推动职住平衡。一方面,促进甘泉堡经开区转型升级,高质量打造先进“创新制造”示范区,提出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高园区生态环境品质、完善园区生活服务配套水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另一方面,发挥陆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米东工业园等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优势,因势利导促进各片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团,以产城融合为导向,配套完善安宁渠、白鸟湖、米东北等生活配套组团综合服务职能,形成双港、白鸟湖和米东三个产城融合发展片区。二是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宜居之城。一方面,提升两港、城北、白鸟湖等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重点培育商业商务、文化交往、综合服务等功能,增强新区人口集聚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米东化工园、两河片区、一号台地等工业园区居住和配套服务用地供给,提高产业园区生活配套水平。结合我市老城区更新和自建房改造工程,规划合理配置相应配套设施及商业服务业,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加快甘泉堡经开区(工业区)、米东化工园、两河新区等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供给力度及建设速度,满足就业人口就地就近安居需求。探索实施为新就业人口提供低成本保障性住房或公租房的政策。

(七)营造尊重人才良好氛围。一是坚持严管与厚爱并济,激励与约束并重。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不断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党规纪法和各项制度规定,对干部职工严格管理,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让人才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指导各企业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搭舞台、创平台,给予多方支持、包容。贯彻落实容错纠错制度规定,让干部敢为、善为,发扬斗争精神,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挑战。二是持续深“群众创新、劳模引领、技术人员创造”核心理念,充分发挥90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师徒帮教、人才培养等活动,为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培养工匠式技能人才、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建设新阵地依托9家创新工作室联盟,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通过联合攻关、创新交流、成果孵化、人才培育等形式,充分激发技术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广泛开“五小”群众性创新活动全面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潜能,持续引领全市广大职工投身创新热潮,推动全市广大职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持续引领广大职工立足岗“主动创新、敢于创新、科学创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懂技术、会创新、精业务、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持续点燃职工创新创造热情,2023年申报自治区总工“五小创新”成6504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夯实培训载体,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聚焦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各类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组织实施,持续设评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二是多方协同发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行动,持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持续做好政策解读,提高用人单位积极性,引导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宣传人才贯通的典型经验,强化引领和示范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四是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技工教育的适应性按照自治区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要求,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把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突出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培养,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从首府产业和人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组织、质量评估、就业服务等环节入手,更加突出德育工作,融入学生实习计划,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大学生培养力度,形成一体化的培养流程和实用高效的培养模式。五是拓展校企合作途径,提高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访企入户”专项活动和自贸区建设,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平台,带动各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每月向学校推送就业岗位信息,指导院校根据企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开展教学,督促院校每个专业至少有2合作企业,引导技工院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数量、规格、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找准就业、需求、发展的结合点。六是为进一步满足高技能人才工作、生“刚需”,结合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高层次人才优惠服务项目,市卫健委将“红山英才卡”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医疗便捷服务,在本市定点医院就诊,可享受门诊、急诊、住院“绿色通道”服务。七是由市国资委将研究出台《乌鲁木齐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5)》,着力提升市属国企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推动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重点掌握一批具有培养潜力的80后、90后年轻干部,动态跟踪大胆使用;指导各企业制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有计划引进企业急需的及长远发展所需人才。加强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利用各级教育培训资源,分类、分层次开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指导监管企业完善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将人才放在基层艰苦一线岗位轮换、锻炼,提升基层干部综合能力,逐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八是市房产局将积极落实“三大工程”相关工作要求,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提高保障性住房在住房总供给中的比例,解决技能人才住房困难,稳定住房预期。九是市总工会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红山工匠”培养项目,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师带徒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立足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拓展职工职业技能提升途径,为广大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平台发挥好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市教育局将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子女入学保障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

对以上答复,如有意见,请及时告诉我们。

 

 

2024514  

 

联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人:刘士山   联系电话:465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