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桂委员:
您好!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对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方面
(一)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加强关键环节研究
市教育局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遵循,坚持守正创新,按照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研工作。
一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有效开展教研指导及听评课工作。为更好服务学校教学,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下校视导环节,坚持每周一、周三下校视导,周二、周四学科开展教研活动。2023年度中学集体视导32校次,小学视导38校次,涵盖全部局属学校、部分自治区、区(县)所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部分学校实现多次跟进指导,共听评课4365节,形成视导调研报告44份,开展教研活动327次。通过下校视导了解学校及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教学常规及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全方位把脉问诊各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持续推进乌鲁木齐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自2023年9月起,对经开区(头屯河区)、高新区(新市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乌鲁木齐县所属共12所幼儿园进行教学视导,并根据视导情况对幼儿园及所在区(县)做出反馈,以达到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是紧跟教改步伐,着力落实课程标准。扎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从理论引领和实践变革入手,切实有效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一线教师理解课标内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根据教育部教材局的要求,对相关学科教材开展试教工作,认真做好试教前准备工作,制定试教试用工作方案,组织试教前的培训,协调试教教材,安排试教学校、教师,签订保密协议书,收集教师和学生试教试用信息,了解试教试用真实情况,撰写试教试用报告,为教材使用提供依据。
三是拓展教研路径,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按照“优势互补、兼顾区域”的原则,开辟“调研诊断+实践改进、问题提出+课题跟进、联盟驱动+成果推进”等教研活动路径,积极探索网络智能条件下的教研模式改革,优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模式;建立与新疆师范大学及国内相关师范院校、教研机构的联盟驱动,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激发教研创造力,打造教研吸引力。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文件精神,完成全市6轮次“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案学习培训”,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研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教学研讨活动,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情况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19份。
四是优化考试功能,做好各级各类命题及分析指导工作。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做好初三、高三及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关工作。加强命题专家梯队建设,增补学科命题专家库,开展考试命题专项培训,开展命题比赛活动,帮助教师提升命题水平;完成各类市级考试试题命制、阅卷、分析反馈工作;分学科开展中考、高考分析研讨及备考指导工作。加强对各学校各学科、学段命题指导,引导教师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实施命题考试,通过数据评价教学过程、为改善教学、促进学习助力。
(二)促进教研工作专业化发展
一是创设研修交流平台,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教师〔2022〕6号)文件精神,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打造优质课型范式”“推介教学实践智慧”为目标导向,开展教师专业指导与培训。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信息互通互联、人员交流互访、业务互帮互助等方式开展全学段、多领域、多层次的业务交流及互帮互助,促进双方在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质量提升;组织广东省169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到乌鲁木齐市18所学校开展三个学段共12个学科的示范带学活动,高中段聚焦高考“双新”,义教段聚焦新课标,立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广东省名师团队进行专题讲座45场,名师示范课16节,我市各学科教师展示72节优质高效的观摩课;迎接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团一行40人到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考察调研,共同探讨两市在“双减”及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措施。
二是优化“红山教育人才项目”管理,全面带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落实“乌鲁木齐市基础教育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做好“红山教育领航人”和“红山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业务指导与考核工作。加强统筹引领,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教育教学实践为着力点,以专项课题为统领,坚持实践指导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考核评价与教学业绩共生成,促进100位学科带头人、200位骨干教师、300位优秀青年教师以及39个名师工作室的专业成长。分学科制定考核细则并开展专项培训活动;依托教育教研月活动由红山教育领航学科带头人展示示范课100节,红山教育领航骨干教师参赛课60节,红山教育领航优秀青年教师汇报课60节;40个首批红山教育名师工作室进行成果展示,开展特色活动,聚焦项目研究、名师培养和辐射带动,建设教育科研高地、教师成长航地和教育改革领地。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作业实施三个维度拟定专项课题,引领实践研究,促进专业成长;跟进红山教育领航人及红山教育名师工作室阶段考核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团队的“传、帮、带”作用。
三是强化教师培训,确保教师队伍持续发力。坚持以“研”代“训”,通过提供专业化培训课程、组织教学经验分享、开展联合教研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例如:抽样58所学校召开教师培养专题座谈会。着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及骨干教师研修,开设青年教师及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分学段学科开展课堂教学、微课,教学设计,命题、作业设计等业务竞赛89场次,参赛教师10560人,以赛促教,以赛促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资源经费的合理使用方面
(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教研工作质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加快建好用好学校教育专网建设和校园网络升级改造,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开展智慧校园试点创建。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诊断、学情分析、质量监测与评估、教学转型。探索建立“互联网+”条件下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通过视频直播、远程协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研方式,实现优质教研全覆盖。以空中课堂为纽带,上联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下接区校资源平台,多渠道汇聚优质课。开展全市全学科教师教育信息化2.0培训,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坊项目共培训教师12310人。
(二)开展区域教研交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02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峰会在银川市举行。来自教育部、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有关负责同志与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成都、呼和浩特、太原、郑州、济南等十个省会城市教育部门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共探教育数字化发展路径和关键问题,就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进行深层次讨论。我市教师代表在教学展示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来自全市9个学科27名优秀教师代表中,有19名教师获得一等奖、8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在全部9个学科中,我市在7个学科(小学语文、小学音乐、初中体育、初中思政、高中数学、高中历史、高中化学)取得一等奖第1名,展现深厚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首府教师的精神风采,充分体现近年来首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三、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目前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完全按照自治区中小学职称评审办法执行,全市中小学教师取得相应级别职称后严格按照职称评审文件100%兑现待遇,并聘任到相应岗位上,没有评聘分离现象。
对以上答复,如有意见,请及时告诉我们。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
202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