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灿委员:
您好!您在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综合施策、专兼结合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建议。近年来,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指出我国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社会亟需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这些新形势、新挑战,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自治区教育厅等十六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教厅〔2023〕7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青少年身心发展实际,大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持续强化“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大力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项工作,明确“双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有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市、区(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全市263所中小学校中,97.7%的学校建有心理辅导室;现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820人,其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70人,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比例为97.7%,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比例为60.45%。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每周不少于0.5课时,每学期收集全市中小学校课表,联合区(县)教研员入校听课、评课,提升心理健康课程质量,全市开课率达到100%。
3.持续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国际幸福日、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月系列教育活动、青春期健康教育、精神卫生日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023年,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受益人次达145.98万人次,其中学生119.91万人次,家长19.43万人次,教师6.64万人次。
4.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胜任能力。一是按小学和中学学段分别组织教研活动12次,不断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二是组建2023年度心理健康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提升青年骨干教师小课题研究能力、心理健康课程授课能力、个体心理辅导能力等核心胜任力。三是组织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实践活动开展、危机干预培训共计5天;四是通过积极共学营引领全市心理健康教师学习和实践积极心理学,全年组织共学活动10期。组织团体辅导共学营,全年活动4次。五是充分发挥红山教育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共组织12次研修活动和12次读书分享活动,并与达坂城区和乌鲁木齐县专(兼)职心理老师结对研修。2023年,全市4节课入选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1节课入选国家级精品课;4人获得自治区青年教师大赛课四个学段竞赛组第一名。六是各区(县)教研室均配备专兼职教研员,在区域内组织大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提升活动。
5.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和培训制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市、区(县)两级齐抓共管,快速提升的良好局面。2023年,组织市、区两级小学和中学教研活动共48场次,组织全市心理健康专业培训16课时。同时,成立红山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心理健康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积极教育共学营、朋辈督导小组、朋辈成长小组,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业务活动达30余场次。通过示范课(赛课)、名师课堂教学大赛、课堂教学录像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促进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全年有36节课获得自治区级大赛课名次。
(二)关于“科学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评估”的建议
1.自2023年起,市教育系统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工作。2023年9月11日至11月3日开展2023—2024学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借助心理测评软件或平台、相关量表等专业工具和手段,初、高中各年级学生在校内完成一次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并充实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全市111所中学完成此项工作。各区(县)教育局和各学校根据测评数据,形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同时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学生利益,避免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2.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学校心理危机工作指南》,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分级分层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79场,7884名教职员工参与培训,其中班主任2850人,科任教师4869人,宿管(生活)老师165人,促进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规范开展。各学校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宿舍)”四级预警网络和干预责任体系,中学每班设有心理委员,形成了学生心理问题静态测评与动态筛查相结合的日常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起了心理问题学生分级台账,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行干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
(三)关于“强化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建议。对青少年而言,父母是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极为关键的一环,家长能否采取科学的养育方式,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动,并给予有效的关注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很多家长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却看不到背后的情绪和精神因素,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长此以往,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
2023年,市教育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家校合作,指导家长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软环境。通过专题讲座、家长读书分享、家长团体辅导、视频学习、微信公众号、钉钉平台、致家长的一封信、班队会、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线上活动、积极语言共育幸福家庭等方式,从青春期教育、青少年心理发展等方面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将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亲子沟通等技能列为必修内容,研制积极心理学家长教育系列课程48节,为班主任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在学校的努力下,学校、家庭、个人之间构成良好的动态系统,相互影响、促进改变,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培养体系的融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目标,践行“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促进心理健康,鼓励各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培训,共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生活乐趣、探寻目标理想、感悟生命意义,拥有阳光心态。
(二)开展“医校合作”,规范筛查评估。与卫生部门、卫生健康机构相互配合,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开展“医校合作”,规范科学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评估工作,对筛查出的重点关注青少年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为青少年提供精准心理服务。
(三)扎实做好家校沟通和家长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交流,畅通家校沟通、协商渠道,及时交换孩子心理状态信息,形成共商、合作机制,立足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携手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促进家校合作良性循环。
对以上答复,如有意见,请及时告诉我们。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
2024年5月22日